Eating Out

亞洲的甜品文化全在檳城 (PART 1)

亞洲的甜品文化全在檳城 (PART 1)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於飲食之道非常講究,尤其是養生,保健,滋補更是中華料理食譜首要考量的因素。在夏天的酷熱天氣端來一盅天山雪蓮燉冰糖,暫時舒緩體熱,或者在冷天時來一碗熱食手磨紅豆漿,又或是新鮮燉奶來暖和冰冷的手腳同時滋養身體。無論是熱天或雨天,飯後來一盅甜品,或一碗甜湯更是成為了女生的最愛,填飽肚子之後再來滋補腸胃,那是多美好的享受啊。 香港開埠以來就帶有一種很獨特香港人的甜品文化,這種潛移默化的生活習慣連香港人本身都沒有察覺得到。“吃飽飯要唔要落街食糖水?”這句話都很常出現在港劇的劇情裡,雖然乍聽之下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往往會是故事關鍵連接的語句,當劇中角色關係鬧僵了,而“糖水”就是最佳的調劑品,要不然就是兩人的關係尷尬借找一些話題延伸下一幕的故事。的卻香港的甜品文化已經潛入了港人的生活裡,情侶拖手走街,甜蜜晚餐後依然不想鬆手把對方送回家,就只好借用“糖水”的名義延續相見的時刻。香港的朋友曾分享過這樣的一個笑話,受訪的港女問及男朋友曾經帶她去過香港那一些地方拍拖時回答說“最浪漫的地方當然是太平山,飛娥山,大帽山,大東山。。。還有許留山”。港人眼中的浪漫許留山必定是甜品店內的鎮“山”之寶“水果撈嘢”和“多芒系列”甜品,餐牌中都不難找到多種新派的水果搭配甜品,從水果撈嘢中也同時撈獲到一眾饕客的歡心。 更有趣的是在港人甜品文化裡的甜湯,所謂的加了糖的水,又叫“糖水”,雖然是“水”但是港人從來不“喝”,而是“吃”又或是“食”糖水,從字眼上看這有趣的詞兒更加巨了香港獨有的甜品文化,就好像常說的“落街”去“食糖水”而不是“上街”去“吃甜品”一樣。香港有一個地方叫“石塘咀”,也叫“食糖水”,話說從前20世紀初的香港都將大部分的紅院妓寨都集中到石塘咀,成為了當時香港最繁榮“娼”盛的地方。當時的男人一旦給別人知道在晚間去石塘咀的話必定會聯想到去“尋歡”,也有一些真的是去“尋歡”的男人又不想給家裡的老婆知道,於是就想到以石塘咀的諧音說跟朋友去“食糖水”。日子久了,這“美好”的甜品文化依然流傳至今,一群老闆在飯桌上談成了一筆巨資生意的話都會在飯局後邀請夥伴們去唱K直落去“食糖水”。80年代的香港正是金融經濟直線飆升的時期,往往都會在當時的港劇裡看到夜店的媽媽桑總是會開門進來說“啊咪咪,露西,莉莉,快一點去拎手袋,今晚洪爺要帶你們出去“食糖水”。我當時還搞不清難道香港的甜湯有那麼厲害可以解酒意麼?幹嘛喝的爛醉如泥後還得要繼續去喝糖水? 在2000年後得港劇更打出溫馨家庭親情牌,不少的家庭倫理劇大獲好評,但是編劇還是離不開“糖水”。好媽媽角色不止要打理家裡的瑣碎雜事,上街買菜煮飯,還要有事的時候叫家人“不要怕,媽媽在大廳”,意思就是說凡事有老娘在主持公道。更厲害的是老娘在家人吃完飯後,還可以主動端出甜品給大家一邊看電視一邊享用。香港的媽媽不但止會煲老火湯,還會煮幾道養顏美容靚甜湯,看到孩子熬夜就會煮清補涼糖水,如果家有女兒初長成就會煲木瓜雪耳燉冰糖來滋潤肌膚。 香港的甜品文化歷史深遠留長,就連最近香港旅遊發展局打正甜品招牌,將港式甜品納入香港道地必嘗美食之一,以吸納外國遊客青睞。當中港式甜品包括了芝麻糊,核桃露,燉奶,雪梨雪耳糖水,還有一項連香港人聞之喪膽的榴蓮甜品都列入了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的甜品推介一欄內。而我最鍾愛的港式甜品莫過於新派的楊枝甘露,在大馬卻不難找到這類甜品,但是要尋求正宗好料的楊枝甘露卻沒有幾家。…

Read More
飯後的甜食物語 -Nana’s Green Tea

飯後的甜食物語 -Nana’s Green Tea

在日本的甜點當然少不了“和果子”與“綠茶粉糕”,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日本年輕人都認為不夠的是時間,而且拚命爭取時間去掙錢,哪來還有空閒坐下來吃一口和菓子或慢慢的沖泡茗茶。80年代後,星巴克咖啡連鎖店的崛起也順利攻進亞洲市場,當時日本年輕人跟隨西方潮流也開始沉溺於咖啡文化,更悲哀的是抹茶也被日本人慢慢的給擺放到一旁,後人也逐漸忘記了溫碗點茶的傳統日本茶道。Mr. Kazuto Kutami 看到當時日本人的茶道漸漸沒落,心懷感傷之際想出了辦法,將茶道給簡化,無需複雜的程序,無需特別慎重裝扮出席茶會,倣傚快餐店的行銷策略把綠茶設計出多種口味讓客人選擇,並放在杯子裡讓趕時間的客人直接取走。  …

Read More

飯後的甜食無語 - 會冒煙的軟雪糕

還記得小時候,爸媽都會阻止我們在飯前吃零食,如糖果或雪糕類的東西。話出必有因,甜食會讓血糖量暫時升高,向大腦發出錯誤的訊號解除饑餓感,肚子裡空空但是飽足感卻是滿滿的。基於這點,外國人為求健康,保持完美的好身材,正餐只吃七分飽,飯後就來一個小甜點立即把胃給鎖上,把那剩下的三分饑餓感給拋到九霄雲外去。甜食除了能夠提升血糖,也容易讓人發胖,但人體也得需要一點糖,一點甜就能夠在腦袋血液裡釋放興奮劑,壓抑我們悲傷的情緒。在心情低落或生活緊張的時候,不妨吃一點甜品讓自己放鬆一下,哪怕那一瞬間能夠感覺到那一絲的開心。 霜淇淋,這個名稱也許會很陌生,但是說到軟雪糕大家一定會聯想到麥當勞的餅筒聖代雪糕。兩者其實都是一樣的雪糕,但比起一般常看見的冰淇淋來說,軟雪糕相比之下口感會比較軟綿,乳脂含量也比一般的雪糕低,也因為空氣含量較高,形成雪糕的質感會比較柔軟順滑。美國人都愛吃這一類的雪糕,尤其是吃完漢堡和薯條後都會來一筒軟雪糕來刷一刷口腔,而我偏愛以熱薯條來沾雪糕吃,冷熱瞬間在嘴裡共存的那一份刺激感難以用文字可以形容。而在馬來西亞創立自家品牌的Softsrve軟雪糕專賣店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迅速成為網絡社交媒體人氣滿分的雪糕店。店內裝潢極具現代感,店內員工都非常年輕,充滿朝氣的為客人點餐。 什麼樣的甜點,食客們一直瘋狂的把照片上載到圖片社交網站,什麼樣的甜點,無論老少無時無刻都那麼多人排隊光顧?那是會冒煙的雪糕,也是城中傳奇的Softsrve店內的軟雪糕。 我認識Softsrve真的是透過身邊朋友不停在Instagram鋪天蓋地上傳那冒煙的雪糕而感到好奇,隨後友人的邀約下終於來到這家店一窺他的神秘面紗。的卻與其他一般的軟雪糕很不一樣,單靠從賣相來看就已經夠特別,軟雪糕以兩層杯子盛着,外層杯子放了乾冰,營造出冰冷的煙霧效果,二來乾冰還可以保持雪糕處於比較低的溫度,確保雪糕不會那麼快溶解。這特別的造型就已經很吸睛了,年輕顧客看到這麼特別的雪糕難免會發文上傳照片到一些的網絡社交媒體去炫耀分享。 Softsrve…

Read More
飯後的甜食物語 – 夏天的咖啡吧 Ete Café

飯後的甜食物語 – 夏天的咖啡吧 Ete Café

什麼是甜點?中國人的點心都是鹹的,而西方人的卻是剛好相反,小小一顆甜食,兩指間夾着吃,一兩口慢慢的咀嚼,細微品嚐其中的味道,不為飽足感而食,只為那一份味蕾上的滿足感而享受。中國人的甜食多數出現於溫熱的液體狀,也叫“甜湯”,西方甜點卻是固體狀,多數需要冷藏。早在公元十世紀的歐洲就開始使用砂糖熬煮,再混合花生及其他花草香料製作出各式的甜點。隨後法國也創造出一種奶油水果的餡餅,從此就有了售賣甜食的糕品店。雖然當時在法國能夠有機會品嚐到美味的甜食只有在貴族階級的場合當中,甜品師傅不斷激發創造出各種精緻的點心,在華麗的舞會中展現出客人指尖上的甜食。隨後,越來越多的甜品師傅加入也巧妙靈活的設計出多樣化的甜點,從此巴黎藍帶也成為了西式甜點的朝聖地。   法國人給我的印象是很細膩的,浪漫且從來不會拘束於一件事。他們認真的學習生活,也努力活着證明他們的生活品質。一直教唆我去法國的最大原因除了要去探索時尚之都的神秘,就是想體驗那慢活的步伐, 學習那一份對生活認真的態度。法國的飲食文化相比起亞洲人有很大的不一樣,生活上的細膩也同時搬到桌面上,把日常生活的浪漫情懷與每日果腹的餐飲給結合起來。就好比如法式甜點,要弄一個如半個手掌般大小的甜點,幕後工程有可能要耗上如準備中國滿漢全席一樣的多層步驟,與其說法國料理是拿來填飽肚子的食物,倒不如說它是一個擺放在餐桌上精心雕琢出來的藝術品。在檳城有一間默默經營的小店,光是看到小店的木招牌就已經被吸引着。 “Ete”在法文的意思是夏天,我在想如果在馬來西亞品嚐法式甜點的話,那因該像是感覺在夏天的法國,Ete…

Read More
看見幸福的台灣-台北篇  Love In Taiwan (Taipei)

看見幸福的台灣-台北篇 Love In Taiwan (Taipei)

在台北市巷弄間穿梭偶爾會有一些幸福的邂逅,就在轉角處哪裡的際遇造就日後相約在那燈火闌珊處。昏黃的街燈,不打烊的咖啡小店,沒有霓虹燈的看板,電單車整齊的排列着,大媽用台語在喧嚷,這一切都是我們熟悉的台灣偶像劇場景,現實中也就是那麼樸素保存了寶島的那一份人情味。 等一個人咖啡 拿鐵咖啡 提到偶像劇,近這兩年來港台製片都紛紛鎖定在台灣北部取景,台北和宜蘭更是成為多部電影和電視劇青睞的拍攝場地,當中包括了方文山的《聽見下雨的聲音》,周杰倫《天台》,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和《等一個人 咖啡》都是獲得國內外佳評的電影。更特別的是電影《等一個人…

Read More
台南市的喫茶店 Kadoya Cafe

台南市的喫茶店 Kadoya Cafe

台南市的老房子被活化後變成具有風格的店舖,當中開業咖啡館為最多。Kadoya 喫茶店是一家台南人氣甜品咖啡屋,店內裝潢像足老日本京都昭和風格的咖啡店,連椅子吧檯都不例外。 慢慢推開咖啡店的玻璃門,眼角偷偷掃瞄店內的情況,上班天店內竟然還滿客,服務生上前尷尬的邀請我們到店外等候,回頭往窗外看,原來已經有另外一群人也正在凶視着我們。這家超人氣的喫茶店店主還蠻有性格,一律不接受預訂留位,不接受在店內站着候位,座位也不增加,也不擔心客人會流失,像這樣開店做生意的年輕人確實很少有。喫茶店的法式甜點在吃過之後真的感覺讓舌尖嘗到幸福的滋味,值得推薦大家一致讚好的檸檬塔,連同檸檬皮與檸檬汁一起攪拌,製成酸酸的檸檬餡,再配上一顆顆微甜奶油塔還有脆口的餅皮,咀嚼在口裡只可以“百感交集”來形容那好吃的味道。其他人氣甜點包括了鎮店之寶的“新樂園”,草莓蛋糕,還有法式焦糖布蕾。 Kadoya 新樂園 Kadoya 檸檬塔…

Read More
周遊世界的感觀料理 Macalister Mansion

周遊世界的感觀料理 Macalister Mansion

高級餐飲(fine dining)是老饕追求藝術美饌的終極目標,原因無他,那精緻的擺飾與美味集於一身,加上廚師巧妙紮實的廚藝加持,嘗過後必定對它唸唸不忘。但今日自稱法國高級餐飲的大馬餐廳多如繁星,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的法國高級餐飲呢? 在Macalister Mansion的餐廳,來自荷蘭名廚Eric Heijkoop為大家掀開真正法國高級餐飲料理的面紗。他擁有36年高級料理的經驗,也曾任職法國餐飲史上榮獲最多顆星級的主廚亞倫。杜卡斯的餐廳。…

Read More
DCOVA Cafe 的 “黑” 色料理 ~ NOIR !

DCOVA Cafe 的 “黑” 色料理 ~ NOIR !

在檳城老城區走走停停,累了想找一個地方稍微歇一歇腳,不防走進一家咖啡館同時讓味覺和嗅覺給提神一陣。近年來檳城老街區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的茂起,比較有一些誠意在經營的其實還不多,而在漆木街 (Bishop Street) 的 DCOVA…

Read More

西灣安記 @ Macau

澳門曾在多年前榮獲世界遺產的榮銜,就連飲食的古蹟文化依然保留至今.在大馬路議事廳前穿過一條小巷,來到一間港澳式茶餐廳 “西灣安記”,這店名對當地人來說絶對不陌生.

Read More

澳門不吃不可的葡菜 @ Macau

來到澳門吃什麼?當然是葡萄牙美食。澳門曾被葡萄牙統治多年,在當地土生長大的葡萄牙人,後來彙集在地中國食料而演變出澳式葡萄牙菜。葡食之於澳門,就好比西餐之於馬來西亞。   雀仔國的富仕葡式美食餐廳 說到葡國菜,不得不提葡國鎮廚之寶——馬介休。馬介休來自葡語Bacalhau,即鱈魚,魚肉經鹽醃製而成,是不少澳葡式美食的主要材料,亦即葡萄牙人愛吃的鹹魚。馬介休的傳統煮法相當多,無論大火燜煮或乾炒,香味立即讓人垂涎三尺。更有人說,來到澳門葡式餐廳卻沒有提供馬介休菜色,肯定不是正宗葡國菜餐廳。其他葡國名菜還有薯絲炒馬介休、葡式燒雞釀飯、葡式炒蜆、葡式燒焗鱸魚和薯蓉忌廉青菜湯等。 第二度抵澳門探親,經友人介紹下,我來到位於雀仔園的富仕葡式美食餐廳。這間鋪面狹窄的小店經營了十多年,顧客主要都是附近老街坊,要不是識途老馬帶路,外人恐怕會迷失在古巷斜嶺間。餐廳打正招牌賣的,是絶對正宗的葡國菜,難怪小店每晚座無虛席,顧客必須預訂座席才能吃到好料。特別的是,茶餐廳不提供餐牌,大抵光顧的都是熟客,客人幾乎個個可以一次過道出所有鎮店名菜。…

Read More